“活法”是吕本中、曾几等人受禅宗影响提出的诗歌创作主张:“学诗当活法。所谓活法者,规矩具备而能出于规矩之外,变化不测而亦不背于规矩也。是道也,盖有法而无定法,无定法而有定法,知是者,则可以与语‘活法’矣。”也就是提倡一种不逾距的从心所欲,而诚斋体就深受“活法”的影响,并成为“活法为诗”的典型。
翻开《杨诚斋集》,会发现很多有趣的题目,如《郡圃小梅一枝先开》、《食鸡头》、《食莲子》等,任何一个小场景小细节都可以成为杨诚斋诗的题材,杨万里自己也在诗集序中写到:“步后园,登古城,采撷杞菊,攀翻花竹,万象毕来,献余诗材”。杨万里不仅多以细节为诗材,而且十分善于捕捉微妙的景致和感受,“小荷才露尖尖角,早有蜻蜓立上头”就是一幅精致而富有美感的画面。可见,杨万里确是把“活法”灵活地运用到了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当中,目遇耳得,皆可为诗。
其诗语言浅显晓畅,少典故而多俗语,读来轻松活泼,自然清新,颇有民歌风味。但据钱钟书先生的说法,这些诗中的俚辞谚语看似冲口而出,却也是有出处的,并非信口胡诌。看来随意平淡,却也不无来处,这样的“活法”正是钱钟书所说的“不破坏规矩,又能够变化不测,给读者以圆转而‘不费力’的感觉”。但太过直白的也不少,如《荷桥暮坐》中的“不胜好处荷桥坐,正是凉时蚊子来”一句,如果我们不能以直率可爱来解释,那就只好承认诚斋诗也有粗俗鄙陋的一面。
也是因为“活法”,诚斋诗的构造也很有意思。看起来像是一挥而就的草草几笔,却绝对是杨万里精心安排的。《夏夜玩月》里分明的层次,奇特的想象,耐人寻味的理趣肯定不会是随手就能写出的。所以,杨万里的诗让人觉得平易淡然而不乏味,细细一品,还能从他的表达中品出一丝笑意,如这《记梦》:“水动花梢动,花摇水影摇。不知各无意,为复两向招。”
“活法”并不单是一种创作手法,而是一种思想,一种通过诗作表现的思想。杨万里定是深得此法,不拘泥其中,也不执着于此,才会创造出这样活泼可爱的诚斋体。
“活法”是诚斋体的特征,是诚斋体不可缺少的思想,而诚斋体也丰富了“活法”的意义,为“活法”加入了新的内涵。
2006-11-1